12月20日,“声彻中国·2024央广网教育年度盛典”在北京举行。会理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荣获“2024年度·中国职教榜样品牌”荣誉称号。
此次盛典不仅是一场关于教育创新的思想盛宴,更是一次高端的教育分享与交流。盛典以“教育强国,创新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行业领军人物、优秀教育从业者等各界精英。活动紧扣2024年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与最新政策,采用主旨演讲、圆桌对话、高端访谈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
今年,会理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在文化素质+技能考试、技能大赛、产教融合、教育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效。放眼整个凉山,职业教育与人才需求侧的精准对接,如同精心编排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
凉山州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瞄准需求做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伙人”
“千工好招,一技难求”,随着凉山州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强烈。下好职业教育“一盘棋”,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全州15所中职学校共计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太阳能、护理、幼儿保育、旅游服务管理、现代农业等46个专业,其中,第一产业专业9个,第二产业专业8个,第三产业专业29个,学校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开设的专业达31个。对比以往,各个学校设置的专业重心向农业、旅游服务业倾斜的特征日益明显,而这与凉山当前的发展方向一致,职教教育将为凉山的乡村振兴提供更紧缺的专业人才。
近年来,凉山州先后出台一系列重磅举措,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产业发展到哪里,职业教育就支撑到哪里,职业教育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已逐步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凉山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模式和效果也正“墙内墙外花皆香”。
凉山州中职学校紧紧围绕打造现代农业硅谷、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的人才需求,加快紧缺专业建设,培育具有凉山特色的职业品牌。充分发挥四川省“三名工程”中餐烹饪、汽车运用与维修(德昌职中),园林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盐源职中),畜禽生产技术、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冕宁职中)等6个名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职业院校专业特色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凉山州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持续提高,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德昌县职业高级中学和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等3所“三名工程”立项建设学校取得阶段性成果,办学能力有效提升;新增会理市、会东县、宁南县等3个州级VR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5个凉山州职教名师工作室,职业教育改革成果深入推进。
目前,全州现有国家级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所,列入四川省中职“三名工程”建设项目学校3所,普通中职学校7所。
深化改革让职业教育更有奔头
今年5月,新修订的《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正式施行,作为2000年施行以来的首次重大修订,职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适应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先发展区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所需的相关专业,加快发展人才紧缺领域专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相关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成为条例第6章、27条的主要内容。
条例修订的背后,是四川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凉山州职业教育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举措密集出台,凉山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日渐清晰。
汽车类专业群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由该学院与凉山州煜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此次汽车类专业群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交接仪式,既是对校企合作的有效推动与落实,也将为校内外实践实习和共建人才培训基地等相关领域注入新动力与活力。
校地、校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携手打造校地校企合作新样板,将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和引才育才用才的主体作用,依托行业资源,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合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互利共赢。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是市场的风向标,能最先感受到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趋势。在市场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职业学校应改进教学模式,主动调整教学培养计划,寻求企业技术指导,让企业人员走进学校课堂,进而培养出市场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创新举措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凉山州坚持优质师资力量“引进来”和“走出去”,通过在职进修、集中培训、参观学习、企业实践锻炼等,涌现出了不少优秀教师,他们在打造凉山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擦亮职业教育品牌提供了人才支撑。
自2018年以来,凉山州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暨班主任能力比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和参与师生越来越多,竞赛学习气氛也越来越浓厚。
长期以来,“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的短缺是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原因之一。为了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经过各种比赛,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脱颖而出,展现了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的新时代职业学校教师风采,提升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技能水平,为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良好生态,推动凉山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全州共有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1782名,专任教师1414名。其中,公共基础课专任教师568名,专业课专任教师832名,“双师型”教师380名。
同时,凉山州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带头作用,通过“内培外引”。专题培训、企业实践、多措并举等分类分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德育队伍,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动力。2023年12月,凉山州政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专题协商会议在西昌举行。会议明确,要支持职业学校补齐短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校德育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近年来,凉山职业教育培养并集结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以名师工作室为阵地,逐步拓展到“卓越校长工作室”以及“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创立,进一步提升本区域内职业教育领域的引领辐射作用,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新方法。
努力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努力探索“城乡联动”“院地联动”“院校联动”“校企联动”的新型发展模式。新征程上,凉山将把握职业教育的新使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彰显职业教育的新担当。
(文/图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央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