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看变化│产业富村再“升级”幸福生活成色足——德昌县高丰村的“美丽变化”故事
2024-10-10 10:26 来源: 凉山日报
举报

正值秋季,德昌县乐跃镇高丰村漫山的枇杷树绽放着一簇簇淡黄色的花朵,预示着不久后的丰收。

高丰村,是凉山州枇杷种植“大”村,有超过二十年的枇杷种植历史,全村超90%的家庭种植枇杷。近年来,高丰村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围绕枇杷产业落地落实一系列农文旅融合发展措施,如今,高丰村枇杷产业发展兴旺,全村风貌打造风格统一,康养旅游蒸蒸日上,枇杷产业园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提档升级后的高丰村,走上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快车道,带动村民实现更高水平的增收致富。

“丰”景变风景 旅游经济正兴起

沿着干净整洁的彩虹步道向村里前进,便能看见镶嵌在枇杷林里的一座座白墙黑瓦的小院,这是村民的家,也用于发展民宿经济。

推窗可见绿意,出门便是美景,满足了不少游客对悠闲乡村生活的向往。

曾经村民们用心浇灌的枇杷树,如今不仅年年结果,更成为全村发展民宿经济的坚实依托。

今年60岁的廖彩银,便是该村民宿经济发展中的一员。去年,廖彩银拿出100万元将自家的房屋改造装修。重装后的房屋白墙黑瓦斜屋顶,热水独立、客厅宽敞,一楼自住,二楼和三楼则为民宿。自今年春节投入使用以来,生意不错,特别是节假日。廖彩银说:“每层楼有5间房,单价在200元左右,节假日的游客比较多,一般都是整层整租。”

守着自家的民宿,管理着2亩地的枇杷,廖彩银的生活充满奔头。

如今,高丰村发展民宿经济士气正盛,村内已有30多家民宿,其中10家配套设施均已完善,其余20多家正在改造。

作为高丰村的党总支书记,也是全村发展枇杷产业的“带头人”,杨再平没有停止过关于高丰村后续发展的思考。杨再平坚信,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立足现有农业规模,村里鼓励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等附加产业,并由村委会规划完善村内景观风貌。统一的民宿风格、绿意盎然的枇杷林、整洁干净的彩虹步道……高丰村越变越美,旅游设施越来越完善。

“我们计划在枇杷林里的观景步道两边栽种观赏桃树,让游客可以摘枇杷、赏桃花。”杨再平畅想着未来的高丰村:“有看的、有玩的,才能留得下游客。”

依托“农田成景观,农居成景点,农村成景区”的“三景合一”农文旅结合发展思路,高丰村的风景“变现”效果逐渐明显。

园区变景区基础设施升级“进行时”

在高丰枇杷产业园“北大门”,以枇杷为原型进行设计的建筑格外吸睛。跟随指示牌,记者一行看到了产业园核心地标之一的月光枇杷台。这里不仅可提供喝咖啡、吃美食、看书等服务,还以灯光秀营造浓厚休闲旅游氛围,是整个园区的网红打卡地与德昌当地各类农特产品的展销地。

据项目负责人罗德银介绍,该项目投资1亿元,除了月光枇杷台,这个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还有占地6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以农创、文创为核心构建的“双创中心”,提档升级的“知青客栈”等等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基础设施,目前均已修建完成,预计将于10月底投入使用。

村子“景区”式的变化,让村民看在眼里。不少村民盘算着将房屋改造成民宿,加入这场“美丽蜕变”。

一个个景点的规划、建造、投入使用,给周边村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借着产业园农文旅融合项目带来的客流与人气,高丰村的村容村貌将持续改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步伐走得更加稳健。

杨再平感慨道,以前的高丰村,不叫“高丰”而是“高峰”。但随着当地村民探索出的枇杷致富路,家家户户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收入不断增加,带有丰收、丰硕之意的“丰”似乎比“峰”更合适,经过全村村民的统一“认证”并经审批,才换成当前外人所熟知的“高丰”字样。如今,高丰的“丰”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已成为村民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

张念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霞 商曼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