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凉山彝族小伙儿获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金奖
2024-09-23 15:15 来源: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
举报

今年9月,我州金阳县的彝族小伙儿阿力日哈,带着他的创业项目《椒香辉映——打造花椒产业链与乡村振兴新模式》,在共青团中央、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乡村振兴专项)中荣获初创组金奖。今年26岁的他,还是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获得者(全省仅20人)。

阿力日哈。

情系大凉山 立志报家乡

凉山州金阳县县内多山区,当地居民家家户户都种植花椒,阿力日哈家也不例外,他从7岁就跟着父母摘花椒,“花椒刺特别多,摘了一天,手都是伤痕累累的,但是花椒产量和价格却这么低,为什么辛苦的劳作却只能获得微薄的收入?”这令他感到困惑。

2017年,阿力日哈被四川农业大学录取,大学里丰富的课程和资源让他萌发了带领乡亲们创业致富的想法。“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金阳县独特的立体气候非常适宜青花椒的生长,因此花椒是他创业的第一选择。满怀热情的他组建了自己的创业团队——10位20岁出头,来自四川农业大学三个校区不同学院的学生,为了找到阻碍花椒产业发展的原因,他带着团队和老师多次前往金阳调研。

获奖证书。

金阳花椒存在价格低、质量参差不齐、种植面积与产量不成正比、滞销等问题,一度成为金阳花椒的发展难题。阿力日哈调研发现,家乡传统的花椒种植技术、产业链过短是花椒产业存在的两个主要技术问题。善于思考的他想到了“科研团队+公司+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产研一体化商业模式。一方面让农户在网络平台上售卖花椒,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收入;另一方面研发高附加值的花椒产品,如花椒沐浴露、花椒洗发水、花椒杀虫剂等,双管齐下地解决金阳县花椒产业所面临的价格低、滞销等问题。

科技来助农 乡村必振兴

在2019年,阿力日哈开始针对花椒优良品种栽培及销售进行推广。他带领团队在1个月内拜访了成都1280家火锅店,并与100余家餐饮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合同,代销农村滞销花椒10万余斤,帮助109家椒农解决了花椒滞销问题。

“当时我们团队10多个人一起,分为两人一组,在成都各个区域挨家挨户推广销售花椒,我们住在民宿,女生在卧室休息,男生则集体在客厅打地铺,虽然条件比较艰苦,而且我们是利用暑假去做推广,成都的夏天很闷热,但我们依然坚持了下来。”他说。

阿力日哈在清点花椒。

2020年,阿力日哈带领公司有效融资500万,用于建立300亩花椒产业园,年产25吨优质花椒,解决家乡凉山的246户椒农花椒滞销问题,助力椒农增收213万元。在这一年,金阳县摘下贫困县帽子,阿力日哈为脱贫攻坚战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进一步解决花椒滞销和产量问题,增加花椒的附加值,阿力日哈带团队在学校叶萌老师的指导下,自行研发花椒洗发水,花椒沐浴露和花椒杀虫剂等新型实用专利。同时开展零售店(阿里巴巴店),销量突破51356单。

阿力日哈与团队。

“我从小接触花椒,可以说花椒是我们村很多家庭的经济支柱,我们家的花椒产业供我上了大学,所以我对花椒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切和情结。”阿力日哈说,2018年他在上大学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跟同学去火锅店吃火锅,当看到锅里飘着的花椒,他一下子就想到了老家,并与老板进行了交谈,“我当时问老板他们火锅店购买的花椒多少钱一斤,老板告诉我50多元,当时我就对老板说我老家的花椒品质好、价格更低,我可以给他们供货。从那时候起,我开启了我的创业路。”

一步一脚印 坚定守初心

2021年,阿力日哈成立城荣花椒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这是他的第二家公司,进一步开展花椒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方面的业务。公司与深圳市炭舍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美蛙鱼头连锁店、惠椒网、田之格、美家宜公司达成合作,固定需求量突破40万斤,解决了569户椒农的花椒滞销问题,助力椒农增收720万元,户均年增收5772元。

2022年,阿力日哈带领金阳城荣花椒销售有限公司进一步发展,拓宽销售渠道,与龙头企业幺麻子、味之觉美蛙鱼全国连锁店、海底捞全国连锁店达成长期合作,固定需求量突破100万斤,解决了720家农户花椒滞销问题,产值突破3600万元。

阿力日哈接受采访现场。

这次拿到全国青创赛金奖,阿力日哈说,感谢团州委给予他的创业贷款以及创业思维的培训,这无疑是他创业路上指引方向的明灯。获奖也令他感到惊喜,在参赛时阿力日哈与很多创业者都进行了交流,找到了思想共鸣。心之所向,行之所往。阿力日哈始终定期邀请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专家做技术培训,持续建设花椒加工厂,不断增加农民工工作岗位……特别是在2021年毕业后,阿力日哈义无反顾返乡继续创业,坚守初心致力于将更多的投资和资源带回到那片生养他的土地。

阿力日哈说,此次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乡村振兴专项)13个金奖(创新组、初创组、成长组)中,四川的创业项目占据了5个金奖,这让他对四川、对凉山的乡村振兴充满了信心和底气。

文/图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寒梅)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