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古镇——礼州。
礼州古镇,一个被时间雕琢过的地方,既写满了岁月沧桑,也诉说着风华正茂。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这个质朴典雅的古镇在今与昔的交织中风韵犹存。
轻轻走过这青石的小巷,暖暖阳光轻拂那斑驳的墙,古朴的老街悠悠长长,庭院深深将千年的记忆收藏——
这传递的或远或近的悠悠情思,便是西昌礼州古镇老街的记忆,一杯清茶,一桌“九大碗”,让这座历史文化名镇在悠闲生活中焕发着勃勃生机。
古镇生活
走进安宁河畔那阳光充足的礼州古镇,踩过青石板铺就的巷子,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深处。精致风华的古建筑、古城门,清幽古朴的民宅——每一处都在陈酿着一段历史,冲击着来者的视觉神经。
礼州古镇分为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及顺城街、卫生街等古街,每条古朴的老街悠悠长长,都伴有青石的小巷、历经岁月斑驳的墙,和那深深的庭院。
礼州古镇,一个被时间雕琢过的地方,既写满了岁月沧桑,也诉说着风华正茂。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这个质朴典雅的古镇在今与昔的交织中风韵犹存。
礼州的每条街每天都很热闹,既有背着背篼、售卖土烟的乡民,也有穿着时髦的青年男女。
小巷深处,有各种杂货铺子;木质柜台内,有各类食品;古旧的茶几上,摆满了各式香烟;理发店里,仍是旧式木椅,躺在上面,就是一小觉之间,站起来的每个人都显得容光焕发;中药铺旧式药屉的铜把手闪着微光……
走进礼州古镇的大街小巷,特色餐饮比比皆是。走入古色古香的唐家大院,在那明清风格、古朴典雅的四合院里吃一顿“九大碗”,定会让你回味无穷;礼州的豆瓣、豆豉、腌菜,色泽鲜美,味道可口,成为大家佐以早餐的首选;做工细腻、有劲道的面条、汤圆粉是礼州的特产之一;而酸辣可口的南街凉粉、爽口不腻的窝子油饼,不但成为当地群众喜爱的小吃,也成为游客不得不垂涎的美食。
在古城古街中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 摄
古镇的历史很深远、更悠长。礼州,古称“苏祁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大驿站,拥有“蜀军安营驻戌,太平军筑台吊鼓,工农红军打富济贫”等光辉史迹。
特别是在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礼州,先后在这里住了6天,是中央红军在西昌境内停留时间最长、驻军最多的乡镇。在礼州期间,土官庄边家祠内召开了著名的“礼州会议”,确定了北上抗日的行军路线,并首次正式提出“长征”一词,因而,这里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浓厚的历史沉淀及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名镇礼州,踏着光辉的历程大踏步前进着。近年来,在乡镇机构改革与发展中,西昌市将以前的月华乡划归于礼州范围内,这里有中国最年轻的“中国·西昌知青博物馆”,加上古镇文化、花卉、蔬菜以及月华油桃等乡村产业发展,成为礼州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而这座文化古镇遇到春节及重要假日,礼州庙会必将延续,并热热闹闹地举行,耍龙灯、扭秧歌等,让古镇充满着古老而现代的生机。
品茗时光
漫步礼州古镇,你也许会有一个大的发现:这里的茶馆星罗棋布,大大小小至少有50余家,尤以南街和北街为最。大家没事时就到茶馆里喝茶、看电视,把一个个小茶馆挤得满满当当,在品茗聊天中,大家互相交流、感受生活。
茶馆里,成为人们歇脚、聊天、看电视,交流及做生意的好地方;而有的当地妇女,则坐在茶馆门前或街边,或坐着做鞋垫,或摆个木躺椅躺着,一边聊家常一边做鞋垫,原本毫无生气的鞋垫在她们的手里翻来翻去,变成一个个带有时髦图案的“艺术品”,也是在这时光拨弄间,让人感受到了礼州古镇那古朴、宁静的生活以及礼州人朴实、热情,倍感温馨与惬意。
在茶客中,你还会发现,这里有穿着彝族服饰的彝族群众,他们上街时歇歇脚,于是也就坐进了茶馆。
在老茶馆迅速消失的今天,礼州老茶馆依然越开越多,理所当然地成了礼州茶文化的一部分。这是一道风景,更是古镇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
古镇百年老茶馆里,数十位年逾花甲的老茶客成了尚在沉睡中的古镇最具活力的存在。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 摄
是的,每一个礼州人都爱喝茶,而基本上都爱到充满阳光的街头,晒着太阳、品着茶,因为这是古镇传承下来的安乐祥和的惬意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随意走进礼州一家茶馆,均其乐融融,有的人喝茶聊天,有的人打麻将,有的人玩字牌,有的人谈着生意……坐在茶馆里,也会听到老人们对你讲述礼州的过去和今天。他们讲述古县衙和钟鼓楼的雄伟与壮观,讲述红军1935年长征时过礼州打富济贫、召开礼州会议的光辉历史……
家住古镇北街的边仕光等老人,家里电器一应俱全,但他们不喜欢待在家里,而好坐茶馆。“我喜欢的就是茶馆里的这个氛围呀! 走在祖祖辈辈走过的老街,舒舒服服地坐下来喝喝茶、聊聊天,现在这个日子是越来越有过头了,感谢共产党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生活!”老人们乐呵呵地说道。
而如今的礼州茶馆,不光是休闲娱乐的地方,也成了交流的地方,茶客们不光天南海北地闲聊,其中,有经济头脑的人还在这里发现了商机。家住瑯环的曾祥爱到礼州“赶场”,当然也就爱“钻”茶馆了。
前不久,他在喝茶闲聊时,听礼州的茶友说有一农户的黄牛要卖,而曾祥的邻居正打算买条牛喂养。曾祥趁机就当起了“经经客”(中间人)。
经过他的撮合,两人满意成交,而他就是费了点口舌,竟然也得了些许“报酬”,于是从此,曾祥在农闲时就将茶馆当成了他的临时“办公室”,还别说,他还时时有生意可做呢:老茶友刘安德,隔三差五地召集朋友三四一起喝茶,而一桩桩牛羊生意的买卖,也就在不经意间谈成了,一笔笔介绍费也收入囊中。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古镇,它寄托着漫漫岁月里的怀念。也许你可以卸下疲惫,来礼州古镇,品味历史文化、品尝美味佳肴,感受小镇带给你的心灵洗礼吧。
(文/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 图/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