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皆“丰”景。
美姑是全州传统农业大县,全县农用地89.277万亩。
因地处横断山脉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交会处,境内山峦起伏,山地面积在全县耕地面积中占地广泛。低纬度的高原性气候,使得立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适宜发展山地农业。
而立足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是美姑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必经之路。
元旦刚过,回望2023年美姑县在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过程中做过的那些可圈可点的事件:
——结合高标准农田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和成效,围绕粮油主产高产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强化山地农机装备支撑。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拉马、九口、典补、觉洛、合姑洛,连渣洛河等“美姑七大粮仓”,助力全州“天府第二粮仓”建设。
——按照“化粮经矛盾,推经果上山”的红梨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建成红梨宜机化果园2万亩,已挂果面积0.2万亩。
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强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事关美姑县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局面的扭转、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
当前美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以农田改造提升、小农水灌溉体系建设两个主要工程为抓手:一面将全县23.25万亩适宜的永久基本农田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另一面配套渠系管网,解决农业生产用水匮乏问题。
——农田改造提升工程。2023—2027年,全县计划投入4.74亿元,对标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开展土地平整、耕作道路、灌溉渠系等配套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稳产增产基本农田。
预计,在未来五年新建设高标准农田12.9万亩的基础上,提质改造4.37万亩。
其中,2023年新建1.1万亩;2024年新建3.57万亩,提质改造1.82万亩;2025年新建3.135万亩,提质改造1.3万亩;2026年新建2.66万亩,提质改造1.25万亩;2027年新建2.43万亩。
——小农水灌溉体系建设工程。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利用现有天然沼泽地、凹形地块,推广“山坪塘+蓄水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总投入1.2亿元。
其中,投入9000万元修建22个库容1万—9万立方米的山坪塘。拉马镇4个、洛俄依甘乡2个、合姑洛乡2个、候古莫乡1个、候播乃拖乡1个、牛牛坝镇1个、觉洛乡1个、巴普镇2个、洪溪镇2个、洒库乡1个、峨曲古乡1个、井叶特西乡1个、九口乡2个、新桥镇1个。
新增灌溉面积达3万亩,投入3000万元,因地制宜新建200立方米以上的蓄水池200个。
因地制宜建设高山粮仓
山上跑着岩鹰鸡、山羊和黄牛,地上种植玉米、大豆和油菜,这是纵观美姑县农业发展局面能够轻而易举看到的景象。要从农业资源大县走向农业产业强县,园区建设是关键。
“美姑县立足农业大县实际,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粮为主,粮经饲统筹、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美姑七大粮仓,积极创建省级、州级园区。”美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瓦西一布向记者介绍。
蓝图已绘,目标已明,只争朝夕。
当前,拉马万亩玉米(高粱)大豆复种现代农业园区、尼合4000亩粮草复合种植宜机化基地、美姑县连渣洛河流域30里长廊大豆玉米高产粮油产业带、典补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合姑洛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美姑县九口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觉洛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在规划待建中。
其中,美姑县连渣洛河流域30里长廊大豆玉米高产粮油产业带,规划范围长度约35公里,总规模3万亩,辐射8万亩,重点发展“大豆+玉米”,计划2026年创建州级园区。
合姑洛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2000亩,总规模5000亩,重点发展“大豆+玉米,大豆+马铃薯”,计划2025年创建州级园区。
拉马万亩玉米(高粱)大豆复种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发展“大豆+玉米、大豆+高粱”。园区总规模2万亩,纳入本年度的州级园区培育对象,经实地测产,单产较全县同条件地区增产20%以上,园区产值达到8000万元。
农业向好,全局主动。
2023年,新认定美姑县甘都蔬菜现代农业园区、美姑县万亩红梨现代农业园区等园区5个,其中3个园区申报州级园区(美姑县万亩红梨现代农业园区、拉马万亩玉米(高粱)大豆复种现代农业园区、美姑黄牛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已完成考评验收。
其中,在拉马建设“五良”融合宜机化粮油园区,经专家实地测产园区粮油亩产较全县同条件地区提高30%以上。
提纯复壮 建设特色粮油良繁体系
2015年,中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深度落地,被正式确立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
昭觉、美姑是全州马铃薯种植“大户”,然而受品种退化、植株病毒等因素影响,马铃薯产量大幅减产。“强粮”先“强种”,从田地里种植马铃薯的农户到实验室里潜心研究的专家都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瓦西一布告诉记者:“针对这些年马铃薯减产的现状,我们在2022年就采购1250万粒原原种建设2500亩良种基地,推进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二级种——商品薯的马铃薯良种五年轮换推广模式,健全马铃薯五年良繁体系。”
通过推广良种良法,建设马铃薯原种基地2500亩,回购收储原种1700吨。现今,已逐步完成全县20万亩商品薯种薯换种,实现亩产提升30%以上,增产15万吨以上,效益提升3亿元以上。
然而,推进马铃薯良种轮换推广,只是全县特色粮油良繁体系建设中的冰山一角。
苦荞喜获丰收。
“中国苦荞在凉山,凉山苦荞在美姑”。美姑县是凉山苦荞麦的主要产区之一,2023年“美姑荞麦”荣获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15年更是上榜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作为凉山彝族人民世代传承的重要农作物、美姑县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健全苦荞良繁体系同样意义深远。
当前,美姑县正大面积推广“苦荞点播”技术模式,播种时注意种子撒播的间距,分别是每行三十厘米、每株放入六粒种子即可。在选种上狠抓“额曲瓦子”“依额”等优良本土品种提纯复壮工作。
开展川荞2号等品种的试验示范,选育和推广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口性好的苦荞优良品种,做好做优做精美姑苦荞特色产业。
另外,在玉米种植中也向老百姓推广格美玉3号、齐黄34等高产良种,在构建特色粮油良繁体系中靶向精准发力。
链式发展 建设特色经果强县
在谈到建设特色经果强县的时候,美姑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士气满满,津津乐道。
“我们按照‘推经果上山、化粮经矛盾’的原则,充分利用易地搬迁原住地和高山低产农用地,培育优质区域经果品牌,延伸配套精深加工,推动美姑红梨、美姑大红袍花椒、美姑黄桃等优势特色经果产业链式发展。”
美姑县开始引进中国杂交三代红梨,在全县范围内总结提炼试种经验和论证结论,以子史村2000亩山地宜机化红梨果园为核心,到2023年,围绕拉马镇子史村、洛莫依达村和洛俄依甘乡扎则村等核心区进一步扩建,园区核心区规模达2万亩。
预计2024年在拉马镇、洛俄依甘乡核心区拓展种植果园4万亩,全县境内海拔2200米—2500米适宜区园区沿线及农户房前屋后种植3万亩。
同时,在全县易地搬迁户原居住地产居分离的20余万亩高山低产耕地和闲置草地大力发展红梨种植,实现化粮经矛盾、推经果上山,同步发展林下粮油牧草套种和经果光伏产业,提高低产土地综合效益,增加易地搬迁群众收入。
到2027年种植10万亩,盛果期可实现年产优质红梨30万吨以上,红梨果品及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
九月授衣,子史村万亩红梨生机勃勃,硕果累累。七月流火,“美姑大红袍”成团成簇,辛麻火辣。
凉山历来有种植花椒的传统,美姑花椒又以色泽丹红、辛麻爽口脱颖而出,美名曰“大红袍”。
洒库乡乐美花椒产业园区是美姑县当前花椒种植面积最大的园区,近年来,美姑县大力推广花椒产业成果,结合当前“大红袍”花椒品种杂乱现状,以乐美花椒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加快推进现有18万亩挂果花椒品种规范和提质增效,构建花椒采摘回购服务体系,擦亮“美姑大红袍”招牌。
依托天府双椒食品加工厂,实现全县花椒产品集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延伸花椒产业精深加工产业链,打响“美姑大红袍”花椒品牌知名度,实现美姑花椒三产融合总产值10亿元以上。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登高望远,漫山遍野是一株株积攒着希望和财富的农作物。展开蓝图,卷轴上是一个个规划清晰,积蓄力量的梦想。(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箭明 李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