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10时许,冕宁县“树新风促振兴”家庭、家教、家风巡展巡讲暨贯彻落实《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活动在彝海镇彝海村举行,标志着冕宁县吹起了全面抵制高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攀比炫富等陈规陋习之风。
不良风气,老百姓无法承受之重
很明显,这股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劲风,吹到了很多冕宁老百姓的心坎里。
现场,一些当地的老百姓这样说:
“原来娃娃结个婚,一般家庭根本扛不起!个别女方家索要的彩礼钱动辄就是十几二十万,甚至更高。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娃娃,两个都是儿子,即使有几十万存款的家庭,积蓄都会被瞬间掏空,甚至还需要四处欠债!”
“一般农户的收入在各种生活开销以后,很难积攒到那么多彩礼钱,怎么娶得到媳妇?”
“个别年纪三十好几了,不敢娶,娶不了,因为没有那么多彩礼钱。”
“有的人家,娶媳妇就返贫了。”
“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来说,那么多钱是多少亩麦子、玉米,多少次工地挥汗如雨都换不来的。”
……
近年来,在凉山的个别地方,也包括冕宁的个别地方,尤其是个别贫困农村,婚嫁彩礼居高不下,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传统陋习,已成为群众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负担,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冕宁的乡村振兴,还影响家庭和睦,败坏社会风气,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原因,成为老百姓无法承受之重。
移风易俗,冕宁老百姓很支持
据了解,结婚不及时办理婚姻登记,家族干涉婚姻自由,逼迫未成年人提早订立婚约,索要高额彩礼,奢侈举办红白喜事,退婚还要高价赔偿等等情况,在过去的冕宁民间一些地方偶有发生。这些,也是冕宁县需要移风易俗的重要方面。
5月1日起,《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正式实施。为促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促进新时代家庭观和立德树人理念深入人心,推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健全,推动《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深入开展,全面掀起抵制高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攀比炫富等陈规陋习,弘扬新风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移风易俗取得新成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冕宁县表示,移风易俗将不遗余力。
“据我所知,我们村的人都坚决支持,以后都不准备再给啥子高额彩礼了。”正在现场参加活动的冕宁县彝海镇曹古村党总支书记俄觉木依子如实告诉记者,“我们家有3个娃娃,3个都是儿子。大儿子5年前结婚,给了9万元彩礼;二儿子今年3月24日结婚,只给了8万元彩礼;如果以后小儿子结婚,彩礼钱肯定会越给越少。”
引向深入,坚决抵制新旧陋习
活动现场,还开展了《两字家规,谱写“信”“义”传奇》“好家风”故事宣讲;解读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表演了老百姓喜闻乐见歌舞,赢得阵阵掌声。
为了将“树新风促振兴”家庭、家教、家风巡展巡讲暨贯彻落实《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活动引向深入,冕宁县从即日开始,将陆续组织各部门、各乡镇及企事业单位认真学习掌握《条例》精髓,并深入贯彻落实;组织多名宣讲团成员,深入19个乡镇开展宣讲;组织12支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全县145个村、社区进行移风易俗宣传;组织开展相关知识竞赛、文明评比、家风巡讲巡展、文明聚餐等主题实践活动;严格监督检查,贯彻落实《条例》要求,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等。最终,达到《条例》在冕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目的,推动冕宁乡村振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冕宁作出新贡献。
(文/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俊 图/蒋志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