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印记
2025-02-20 14:38 来源: 凉山日报
举报

你是否曾经想过远离尘嚣,寻找一个纯净而神秘的地方?是否渴望探索一片充满原始魅力和浓厚文化底蕴的土地?

在四川的西南边陲,藏匿着一个神秘之地——木里。这片土地上,既有国内顶级的穿越路线,又有能看云海观星辰的玛娜茶金观景平台……这里生态与文化和谐共生,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这里青山环绕,草甸与湖泊相映成趣,彼此依存。无论是草原的广袤、高山的雄伟、湖泊的静谧,还是藏文化的深厚底蕴,都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交织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01
与香格里拉的不解之缘

木里,它是被时间和自然雕琢出的美丽天堂。在这里,你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忙,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和内心的平静。你可以在海子边静静地冥想,也可以在草原上尽情地奔跑。

这里的舒适是一种内心的安宁和放松,让人感受到真正的自由和宁静。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野性和原始之美,也可以领略到浓厚的宗教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木里,一处隐匿于群山峻岭间的秘境,遥远而神秘,承载着无数传奇故事。说它边远,是因它位置偏僻显得有些遥远,位于四川西南凉山州、甘孜州和云南西北迪庆州两省三州交界之地,深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相接的横断山脉之高山深谷当中;说它神秘,是因它甚少被外界所了解,既有过多民族融合过程中相对独立的悠远历史,又保留着独具特色的原始村落之传统生活习俗。

 木里藏族民间舞蹈表演

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品牌之一,“香格里拉”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多数人对香格里拉的认知局限于云南的香格里拉市和四川甘孜州稻城县的香格里拉乡,殊不知在遥远的四川西南还有一个神秘的木里也与“香格里拉”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6年,原国家旅游局(现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各地开始携手共同打造这一世界级的中国旅游品牌。

偏远区位使木里一开始被忽略,并没有被划入“香格里拉核心区”,但由于整个香格里拉地区地形地貌的连续性、生态带谱的同构性、文化内涵的同质性及历史的追溯性,尤其是凭借香格里拉文化之源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优势,在各级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奔走、论证下,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与昌都、云南迪庆、四川甘孜一起被纳入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共同承担起香格里拉品牌旅游开发的重任。

02
专属于木里的“茶三酒四”

木里县城,小而静谧,推窗即能见山。清晨走在安静的街道上,看着街道两旁早餐店笼屉里飘出的白气,听着巷道里高低错落的藏式民居内传出的打茶声,一种踏实的感觉油然而生。感触最深的是,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各样的小家电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但这里的人,无论是居住在城镇还是乡村,至今仍沿用传统的“罐罐茶”和“木茶筒”。“罐罐茶”,前有嘴,后有把,类似清朝时期的铜壶。茶叶放入罐内在火上煮沸,罐内茶水不会自行流出,待茶水煮开后,放入酥油,用一根竹竿插入罐内,朝内的竹头上有四瓣丫口,用手由内到外反复斜搓。一罐茶喝下后,疲惫劳累顿时烟消云散。

在木里人民的生活中,酥油茶不仅是日常饮品,更是待客之礼,是表达尊敬与友好的象征。一杯酥油茶,凝聚了藏族人民的深厚情感,也传承了千年的藏族文化。拉初是县民族中学的一名音乐老师,在拉初的手中,酥油茶不再只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每天清晨,用茶筒为自己打一壶醇香的酥油茶是她不变的坚守,她很享受这种快乐,或许是打茶时,茶筒发出来的那种“咣当、咣当”“嚓、嚓”的声音,让她回想起了童年成长的牧场和漫山的格桑花。

茶,在木里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藏族人家的一天几乎都是以一杯浓香的酥油茶开启的。木里人待客讲究“茶三酒四”,即客人要喝下三碗酥油茶,主人才会满意。很多藏族人,特别是老年人已经对茶形成了一种依赖,“宁可一日无食,也不可一日无茶”。一次,朋友的妈妈从木里到成都,仅待了一天,便开始莫名其妙的头疼,第二天疼得浑身不自在。到了第三天,她实在待不住,坐最早一列动车回去了,到了家喝上一口茶,瞬间就舒服了。这或许就是藏在骨子里的一种对故土的依恋。

03
做一个关于香格里拉的梦

木里那么近,却又那么远。犹如夜空中那颗孤寂的星辰,在浩瀚的宇宙中独自闪烁,寻找着那遥不可及的彼岸。

走进木里,仿佛踏入了一幅生动而绚烂的藏文化画卷。藏传佛教寺庙在晨曦与暮霭中庄严矗立,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信仰的重量;精美的藏族服饰,色彩斑斓,图案繁复,是藏族人民审美与智慧的结晶;唐卡画师们以笔为媒,将信仰与艺术完美融合;藏医药的神奇疗效,更是让人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与向往。

2024年10月,一场“秘境天堂·寻梦香格里拉之源”农文旅宣传推介活动在海拔3600米的香格里拉湖举行。活动现场,一场精彩的万人锅庄舞表演跳出了木里人民的热情和豪迈,更跳出了藏文化的魅力和自信。

 非遗传承人正在编“桑股”

在木里县东朗乡一带,还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传唱方式——“当歇”。“当歇”在藏语中意为“很远、很远的故事”。2023年4月,“当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桑股”编织,是流传于木里县水洛河流域一带的藏族传统头饰技艺。这种精美的编织手法是藏族人流淌在指尖的完美技艺。无论是“当歇”传唱还是“桑股”编织,都展示出了木里藏文化的无限魅力。

在这片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广袤土地上,藏文化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历史长河,然而,它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如同潮水般涌来的新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古老土地的面貌。

香格里拉,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人们对幸福的向往,对未来的期望,它成为无数人心中理想的世外桃源。那些金碧辉煌的唐卡、高亢的山歌和夹杂着草原和牛羊的藏香,将深深地烙印在记忆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香格里拉。在书中、在梦里、在路上,而在香格里拉的深处——木里,你可以看到生命最原始、最质朴的模样。 

(文/图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央青)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