坨坨肉,彝语称“乌色色脚”,意思是猪肉块块,是彝族人逢年过节及招待贵客的招牌菜。猪、牛、羊、鸡都可制作坨坨肉,然以猪坨坨肉最有名气,其肉块硕大,一般呈正方形,入口化渣,肥而不腻,巴适得很!
在凉山,回锅蛋几乎是大大小小彝族风味餐馆里必备的彝家菜肴,有着最浓郁的彝式风情。回锅蛋是先把鸡蛋煮熟,去壳切成两半,再倒入滚烫的油中炸一下,直到表面变成金黄色,然后加入干海椒、姜末、蒜末、花椒等佐料翻炒,最后撒上葱花。回锅蛋一个个金黄,入口时,酥脆的口感能让你眼前一亮。在祭坛上供奉它,在起房、婚嫁时使用它,在待客宴席上总少不了它。用火灰(子母灰)烧出的苦荞粑粑,摆上十天半月都不会变质。蘸冬蜂蜜进餐,苦甜爽口,回味无穷。
在凉山,吃烧烤是不分季节的。所以一年四季,都有人专门是冲着烧烤来的。彝族烧烤选用小猪肉和跑山鸡等肉,将肉烤制到表皮金黄,滋滋冒油时,辅以灵魂料,香气四溢,一口下去,方觉满足畅快!彝族冻肉,也有叫做肉冻的,彝语称为“什敌”,是去娘家拜年时必带的礼物,也是过年期间招待贵客的佳肴。彝族冻肉做法简单,采用猪蹄和肘子制作而成。柔软可口,香味独特,肥而不腻,极具民族特色,是彝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道美食。
彝族的传统酒类是“杆杆酒”又叫“咂酒”。其酿造历史悠久,制作工艺奇异,味道纯正独特,饮法别具风格。每逢盛大的集会和活动,“咂酒”隆重登场,饮用时,人们围着坛子若干根竹管插入坛中,其情其景,别具特色。
洋芋的吃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做法也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味道。但如果你问彝家人最爱哪一种,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当然是柴火烤洋芋最好吃!”将洋芋在火塘子母火中烧熟,既可当饭,又可当菜,可尝鲜,亦可饱食,再配上辣椒面和折耳根,味道简直不摆了!
包腊香味醇厚,是螺髻山彝族的传统美食之一。用一个没打开过的包腊招待客人,其待客的心意和分量,相当于是杀了一头小猪。除了坨坨肉,彝族在有贵客到来时,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有时还用坛子肉招待。
坛子肉是用猪或牛的腿子肉,切成坨坨后加上食盐、辣椒、花椒、木姜子面等调料放入土坛子内并封好。用菜叶封好后再用瓦泥包封一寸厚,然后放在阴凉处等待30天左右就可以吃了。坛子肉色黄,香味扑鼻,肉外脆里嫩,味道鲜美无比。
彝族酸菜是彝族民间传统美食,其酸味浓厚、口感舒适、味道纯正,与鸡肉搭配成的酸菜洋芋鸡是一道开胃菜。细嫩的鸡肉沐浴在酸辣可口的高汤之中,光是闻着那味道,就让人垂涎欲滴。彝族风味血大肠是凉山彝族地区最为普遍的一种食品,凡宰杀过年猪后,都要加工制作血大肠。把猪血、酒米、猪杂油加上食盐、辣椒、花椒、木姜子面等调料佐料拌匀后灌进猪大肠,两头用细绳拴紧,放进开水锅里煮熟后捞起,待稍冷后切成节食用,味道鲜美,是招待客人和乡邻的佳品。
将黄豆用石磨磨成浆,放菜叶,点酸水制作而成的连渣菜你吃过吗?可吃原汁原味,不放任何作料,也可用胡海椒面等作料做蘸水浇在连渣菜上吃,是一道解腻好菜。
🍲
凉山的彝族美食
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涵盖齐全的
希望你找个对的时间
去到凉山,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品鉴彝族的特色美食
让民俗风光在味蕾间舞蹈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