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 不断开创民主之治新境界
2022-10-15 14:10 来源: 川观新闻
举报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

——摘自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十年大事记

1.系统构建全面依法治省

2013年12月《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印发,围绕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6个方面对依法治省的主要任务进行阐述,成为指导依法治省工作的行动纲领;2014年9月《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出台,为《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确定的各项工作的实现和实效程度提供了“度量衡”。《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以指标的形式整体推进依法治省工作,为全国首创。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同年12月,中共重庆市委、中共四川省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重庆四川两省市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细化提出10个方面47项具体任务,并逐一明确两省市责任单位。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达7.39万亿元、同比增长8.5%,经济总量占全国和西部地区比重分别提高到6.5%、30.8%。

3.出台法规意见保障粮食安全

2021年3月26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条例》是四川历史上保障粮食安全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2022年四川印发《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底,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初步建立,每一块耕地都有田长负责。到2025年底,形成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监督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4.设立天府中央法务区

天府中央法务区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主导建设的现代法务集聚区,自2021年2月5日启动运行以来,已吸引100余家涉法服务机构入驻,推动高端法务资源加快聚集、功能架构总体成型、市场活力逐步提升,多项司法领域改革试点落实落地,建设经验获评中国改革2021年度唯一省级特别案例。

5.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按照司法责任制改革试点方案的部署,四川建立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和相应的遴选制度规则,在全省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中遴选出政治可靠、业务能力突出、具备职业道德的一批法官检察官从事案件办理工作,以解决司法责任制主体问题。从2016年推进员额制改革到2022年5月,四川已从法院检察院系统遴选出13000余名员额制法官检察官。

9月26日上午,全省市县组织部长培训班在成都开班。今年是市县乡集中换届后新班子全面履职第一年,省委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学习培训赋能计划。同一时间,甘孜藏族自治州一队工作组冒着细雨走访慰问民族团结进家庭联系结对户,了解其地震受灾后的过渡安置、恢复重建情况。

甘孜州法院马背法庭在巡回办案的路上。 甘孜中院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巴蜀大地呈现一派政通人和、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气象。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楠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的领导作用持续加强,党的旗帜处处高高飘扬。

4月28日8时45分,清脆的铃声在省委党校内响起,来自省直有关单位的新任市厅级和县处级领导干部疾步走入教室,迎接上任以来首场政治理论水平“大考”。今年起,我省全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测试制度,以推动形成党政领导干部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常学常新的学习氛围。

10年来,省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出台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规定、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大力开展对党忠诚教育,经常性开展政治体检,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始终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10年来,我省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健全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督查问责机制。加大金融、国企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查处力度,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保护伞”,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四川改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一声令下、尽锐出战,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最前沿不停奋战;应急抢险、勇往直前,党徽在地震灾区熠熠生辉;逆行出征、迎难而上,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一次次大战大考让全省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

全过程人民民主焕发生机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巴蜀大地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2021年6月11日,《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立法听证会举行,业主代表、物业服务者、专家教授等围坐在一起,就该修订草案积极发表意见。民情直通车、立法听证会、村级协商议事平台……10年来,四川一项项生动的民主实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如何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10年来,我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今年1月新一届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完成,全省6800多万选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利,选出县级人大代表4万余名、乡级人大代表16万余名。同时,我省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为重点,以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为常态,协商议政的途径不断拓宽。此外,我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今年9月29日,绵阳市平武县古城镇古城社区原供销社家属院内,一场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坝坝茶议事会开得热火朝天。而在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当地通过召开边界联席会、群众座谈会等,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签订和谐边界协议,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隐患。“民主”与“民心”相通,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而真实,全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法治四川建设呈现新图景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013年底,四川依法治省“规划图”——《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印发。此后,《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四川市县法治指数》等相继出台。2021年,我省制定法治四川建设规划等,提出“建成西部法治新高地”的奋斗目标。10年来,以法为纲,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已深深融入四川发展脉动。天府中央法务区拔地而起、起势成型,积极打造一流法律服务高地;在全国率先创制涵盖市县两级的法治指数,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基层法治建设评价机制;在全国首创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制度,推进包容审慎监管;“青花椒”案二审,明确“碰瓷式维权”不受保护,被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10年来,循法而治,一系列务实探索和实践,厚植着法治四川建设的根基。

从“繁”到“简”,我省“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提升至99.2%,“全程网办”事项占比提升至94.9%。从“忧”到“喜”,我省常态化开展农民工讨薪维权法律服务“暖冬行动”,累计为农民工讨回欠薪、挽回经济损失13.7亿余元。从“远”到“近”,我省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39542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10年来,四川始终以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让人民成为法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

迈步新征程,全省上下正同心协力、昂首阔步,不断开创民主之治新境界,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乐章。

检察公益诉讼

守护大自然的“清澈眼眸”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鸿

静谧的湖泊“躺”在格聂神山下,湖面蓝天雪山的倒影与湖中水草交相辉映,恰如清澈的眼眸守望着川西高原的一年四季……这番美景即是令游客心驰神往的甘孜州“格聂之眼”。

近日,甘孜州理塘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唐明再次来到“格聂之眼”回访。这里是他心中的牵挂——2019年“五一”假期,因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格聂之眼”周围的草地遭自驾车辆反复碾压,破坏严重,让明亮的“大眼睛”有了“黑眼圈”。

“看到自驾车队碾压草地的视频,真的很心痛。这不仅破坏了‘格聂之眼’的美,还破坏了生态,被碾压的草地需要几年才能逐步恢复。”唐明说。

事情发生后,理塘县人民检察院及时介入调查,赴“格聂之眼”实地调查取证,依法向当地主管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其履行法定职责,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草原植被,并加强格聂景区重要景点的保护。

通过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检察机关推动当地主管部门在“格聂之眼”周围设置1500米防护栏,在必经公路两旁设置6处保护草原生态标示标牌,安排专人在旅游高峰期轮流值班,提示游客文明旅游。在草地修复过程中,当地主管部门还邀请专业治理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经过涵养,“格聂之眼”逐渐恢复往日容颜。

“我们会不定期回访,了解草地修护情况以及相关部门的保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再次见到“格聂之眼”,唐明不无感慨,“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官,我们推动、参与并见证了‘格聂之眼’重现生机,很是欣慰。”

保护不止于此。2021年4月9日,理塘县人民检察院“绿色格聂”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室正式揭牌,意在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呵护川西高原脆弱生态。

“工作室成立后,我们从理塘人文自然资源保护实际出发,开展人文、自然旅游资源排查,而后结合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形成线索台账,主动监督。”唐明介绍,工作室已办理公益诉讼案件97件。

检察“蓝”守护生态“绿”,在四川,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随着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该制度正式施行,形成公益司法保护的‘中国方案’。”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余晶晶介绍,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一直是四川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重点。2021年9月,《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的出台,更是为四川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支撑。

据统计,2019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立案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2877件,通过案件办理,督促修复被污染、破坏、违法占用的林地、耕地、湿地、草原8880余亩,督促清除违法堆放的生活垃圾、固体废物7.5万余吨。在检察公益诉讼的助力下,巴山蜀水变得更加秀美安澜。

汶川县雁门小学校的孩子们兴奋地开启了新学期。 汶川县新闻中心供图

全过程人民民主

民主的脉搏始终为人民跳动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辖区内有13栋楼35个单元404户居民,破产改制企业多,房子破旧、脏乱差,这些一直是资阳市雁江区莲花街道向阳社区最突出、群众最急切盼望解决的问题。

得益于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社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如今,向阳社区“颜值”大提升,搬走的居民又搬回来了。

2018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选取2个市、3个县(市、区)和2个乡镇探索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试点内容为:对市(州)、县(市、区)、乡镇政府拟安排的民生实事项目,本级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以投票表决方式决定正式项目,由本级政府组织实施,并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去年,全省3个设区的市、40个县(市、区)、604个乡镇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共征集民生实事项目建议11782条,票决实施项目1779个,推动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183个县(市、区)、3101个乡镇全面开展票决制工作。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将“群众想什么”与“政府干什么”精准对接,在项目征集、决策、监督、评价等环节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主的脉搏,始终为人民跳动。

为了使立法更好地反映人民意愿,让“高大上”立法更“接地气”,省人大常委会确定包括县级人大常委会、基层法院在内的44个单位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立省人大常委会统一管理、全省共享的涵盖各个领域的立法专家库,组建地方立法评估协作基地,优化立法要素配置,提高立法质量,广泛凝聚立法共识,夯实立法的实践基础和民意基础。雅安市人大常委会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后,相继提出立法建议316条,来自基层的声音不断“飞”入国家立法机关。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

制定四川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听取人大代表、革命先辈、烈士家属等各方意见建议;打造三星堆遗址保护“金钟罩”,召开立法专家论证会并发布向全社会征集意见建议的公告……民主立法、开门立法,让每一项法律制度都充分吸收社会各界意见。

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既要有完整的制度程序,更要有完整的参与实践。

群众走进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见证人大依法履职的过程。把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政协委员的提案办理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省通过高质量办理,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全过程人民民主已在天府大地展现出蓬勃生机。

社会治理创新

高原社区建成全国示范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楠

10月11日,“90后”姑娘仁青拉姆带着医务工作者,前往有老、弱、病、残的居民家中为他们提供核酸检测“上门服务”。

仁青拉姆来自多登梅朵锅庄队,该队是甘孜州白玉县建设镇河东社区居民自发成立的一个志愿者服务队。河东社区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一个高原社区,如何成为全国示范?

河东社区户籍人口1458户,流动人口1920户,人员流动性大、困难诉求多样,曾是白玉县名副其实的大型老旧社区。“2017年上任时,一桌椅一电脑,连本花名册都没有;社区通知开会,最后只来了7个人;楼道小巷院坝,垃圾不少……”河东社区党支部书记益西康珠说,当时自己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2018年开始,白玉县积极探索开展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群众自治、厉行法治、弘扬德治为主要内容的“一核三治”治理模式。群众自治,推动群众的事情自己办;厉行法治,推动辖区的事情依法办;弘扬德治,着力培育文明之风。

在当地党组织的带领下,居民成了社区的“主人”。制定居民自治章程,健全社区公开制度,定期召开居民会议及居民代表会议,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实行“一事一议”。组建多登梅朵锅庄队,让志愿者走进千家万户,便是共同决策之一。

同时,居民还一致决定,成立一间社区集体经济小吃店,卖最简单却有特色的小吃,像甘孜凉粉、藏面锅盔。“其实,这家店就是想给社区特困户、低保户提供一处谋生之处。”彭措志玛曾是特困户中的“三无”人员,如今她在小吃店专门负责制作藏面锅盔,“一天少说要做几百个,生意不错。”

从志愿服务四季不断到集体经济好戏连台,从风貌改造、厕所革命、完善水电到规划车位、布设天网、垃圾分类,社区面貌焕然一新。而河东社区的故事,只是我省民族地区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进一步夯实民族地区基层法治基础,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为民族地区量身定制的“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等深入实施,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58个,省级示范区、示范单位700个。

同时,在民族地区构建起“全领域、全过程、全时空”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成民族地区司法所机构改革工作,推动民族地区司法所规范化率达到95%以上。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截至目前,四川共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30个,今年9月我省又命名了200个村(社区)为第一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全省基层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数据

●2017年—2021年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676件,刑事处罚8119人;全省未成年被告人被给予刑事处罚的人数连续五年呈下降趋势

●2013年1月—2022年9月30日,省人大常委会共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165件,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234个,组织专题询问和工作评议11次,对62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5年来,省政协开展各类协商议政活动110余次,开展调研视察280余次、提交报告260余份。各类履职成果得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214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58个,省级示范区、示范单位700个。2022年1月,四川首批8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正式命名揭牌

●10年来,全省累计获得全国劳模表彰207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60个、奖章301个和全国工人先锋号272个,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118个、标兵133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
推荐阅读